首页 > 休闲游戏 > 详情

#茶馆指南#手机游戏浮华的背后 都隐藏着什么

如今的手游行业也许什么都缺,缺人才,缺创新,缺资金,缺环境,唯一不缺的,可能就是故事。在这个浮华的行业里,每天都会有千百个新开始,埋葬了千万种结尾,汇成过一个个故事,在人们的叹息中,惋惜里,笑谈后渐渐的被人们所遗忘。那么手机游戏浮华的背后到底都隐藏着什么呢?

 

是深陷功利化的泥潭

 

相对于端游和页游的成熟来说,手游就完全是个早产儿了。这个产业从萌芽到成熟,只用了很短的时间。最后的结果却是同样没有逃脱前两者的困境:日趋功利化的产业大环境。

相对来说,手游陷入功利化泥潭要比端游快得多。就某种程度而言,中国手游业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冲着赚快钱而来。这种产业环境之下,决定很多企业对打造大作并不感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赚钱之中。国内飞速增长的手游市场更是恶化了这一状况:反正做款一般化的游戏也能赚钱,那又何必要大费周章地去折腾大作产品呢?

中国手游市场持续繁荣的背后是日益激烈的竞争,手游产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一说法根本就不夸张,2012年前平均1至3个月才会出一款新手游到现在几乎能说是一天一款,即便在这样的繁荣面前,却还存在着一个尴尬的现象,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一款风靡全球的手游作品。这个畸形的早产儿如何跑赢国外手游这是值得让每一个手游圈内人思考的问题。

 

是“白玩时代”的尴尬

 

自从《征途》首开“白玩”先河之后,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原本文静温和的游戏产品特色被营销宣传所取代。在各大游戏门户网站醒目抢眼的广告中,只剩下一个声音:我的游戏不花钱还送钱!

如今的中国手游市场也步入了网游市场的“白玩时代”。中国游戏一直以来都是用户先玩后花钱的模式下进行的,就好比现在去餐厅吃饭一样,饭后买单在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如果你要中国玩家先花钱后游戏,估计你是在逗群众智商了。在盗版猖獗,版权意识薄弱的天朝中,不少玩家对这种先埋单后体验的方式还是排斥的,而这些全都是遗传于端页游中“白玩”所产生的陋习!

天下自然没有白吃的午餐,但中国手游市场在“白玩时代”到来时却显然有了一些泡沫的阴影。随着无数手握风险投资的新兴游戏公司的出现,为了争夺玩家展开的“白玩”行动想必还会越来越多。付费?拜托,如果一时半会还没有好的付费模式出现前,只能说手游用户的白玩比不玩好多了吧?

 

是自食恶果的代价

 

相比国外手游戏开发商的开发经验,中国手游行业“抄袭”成了绝大多数“自主研发”的唯一选择。尽管任何人都不能说这样的选择是错误的。但眼前的现实却是,现今游戏市上的新游戏中。10款最少有8款,除了画面和背景、人物设定略有差别外,其他几乎一模一样,手游圈的流水线生产带来的过度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

或许仍有人认为同质化是市场的必然,但过度同质化显然会令玩家对单款游戏的印像和体验淡化、模糊,两款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自然是哪个的广告声音够大,玩家奖励够多,IP够响亮,玩家就会选择,而看到这样的发展趋势之后,就会有更大的玩家奖励和更牛逼的IP出现,随之而来的是玩家游戏忠诚度的下降和转移速度的加快,游戏的营销成本日渐高昂……

昂贵的IP,高昂的宣传费,高度的用户流失,这些全都是手游研发商们流水线式生产后自食恶果付出的代价。

 

是期待创新的呼唤

前面所说的这些问题,其实早已经引起了业界的重视,手游高增长的光环掩盖过的问题也渐渐开始显现出来。基于居安思危的想法,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眼光投向了以后。那时的手游产业该如何如何保持活力,而不是陷入困境,也许唯有创新才是真正的出路。

手游,作为文化产业,它的真正增长动力其实全都来自于内容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即便大多数研发商都没有颠覆式创新的勇气,但是微创新在手游里已然成为大家乐意接受并推崇的创新模式。如果我们仔细回忆下近年来国内大红大紫的几款手游,不难发现,其中几乎没有一款是亦步亦趋的模仿制作。或多或少的创新,才让他们的游戏焕发出了别样魅力。

国内手游没有大作却火爆异常的局面其实都是源于玩家对手游需求的旺盛。玩家并不是不懂得如何分辨游戏好坏,只是市场只能提供这样水平的游戏。面对现实,很多玩家不得不将就着选款游戏来玩。但实际上,玩家对高品质游戏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产业对创新的呼唤也从未停止过。手游用户的宽容维持了手游市场的繁荣,但是某一天当玩家们的耐性消磨殆尽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起他们所曾呼唤与期待过的创新呢?

 

是不可预料的明天

 

2014,手机游戏一夜之间成为新的市场热点,无数新生公司出现,大部分的人还在疑惑,但少数探险者已经开始享爱成功的果实,虽然现在还不能肯定这个市场谁才是真正的赢家,但按照游戏市场以往的历史,必然会有新的奇迹发生。在这浮华的背后,谁将名扬天下?而谁又是最后输家?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本文为游戏茶馆Vincent40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游戏茶馆微信:youxichaguan

游戏茶馆微博:游戏茶馆网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