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出海 > 详情

#茶话韩国#韩国内容振兴院:中国游戏行业分析&“进军中国”方案

 

在韩国业界一直认为网游时代中国网游在质量方面比不上韩国网游,除了2007年《完美世界》在韩国市场取得一定成功外,中国网游在韩国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与中国游戏发展从网游到页游再到手游这样的发展历程不同,页游在韩国并没有很盛行过,然后直接就从网游过渡到手游了。所以中国产的页游在韩国也没有取得优秀成绩。

 

中国游戏商在页游时代积累了相当多的技术优势和游戏内购买模式等营销运营经验,后来将这些经验和优势移植到手游上,使得中国手游能迅速进军韩国市场。

 

中国手游进军韩国市场市场13年6月开始进入活跃期的。这段时期韩国手游产业是以Kakao成功为代表,拥有社交功能的休闲游戏是主流。当然这时也有一些重度游戏存在,不过都与当时的中国页游非常相似。

 

13年年末韩国市场上RPG类手游开始正式出现,此时中国手游进军韩国市场呈现停滞状态。

 

14年下半年中国产手游得到质的提高,加上之前在中国市场获得巨大的资本,以这些为基础开始大肆进军韩国市场。韩国本土知名发行商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对中国产手游重点关注,富有意义性的成果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是《刀塔传奇》,这款游戏乘着在中国火热的势头来到韩国。凭借此前在中国市场积累的强大资金为后盾,在韩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营销从而获得了相当的人气。《刀塔传奇》在韩国市场的下载量和销售额也节节攀升。韩国业界预测今后中国手游将持续进军韩国市场,特别是近期上架韩国市场的中国游戏只从品质方面来看已与韩国游戏没有差别,反倒是一些游戏特色部分已经比韩国超前。现韩国业界也把中国游戏的进军看成是韩国手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威胁因素,所谓“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再加上韩国业界今年伊始就展开全球进军论,作为目标之一的中国市场也被韩国业界紧密关注着。

 

 

根据韩业界分析,中国游戏产业能够快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用户量的剧增。中国游戏用户的剧增态势从12年开始得到放缓,13年中国游戏用户接近5亿,仅单一规模而言,已然是世界第一大规模。中国游戏用户总体增长趋势虽然放缓,但手机游戏用户量从13年开始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

 

 

13年中国手机游戏产业得到爆发性地成长,包括手游产业在内的整个游戏产业规模大约为15兆韩元。而同年韩国的游戏产业规模为9兆7亿韩元,中国游戏产业规模大约是韩国的1.5倍。考虑到中国持续增长的势头,今后中国非常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游戏产业的增长率在14年上半期达到近5年最高,14年上半期游戏产业去年同比足足增长了46.4%。

 

 

上图将中国游戏类型分为客户端游戏、网页游戏、手游、社交游戏、单机游戏。我们可以看出13年中国游戏所有分类都有所增长,客户端游戏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在整个游戏产业中占据了65%的比重。

 

 

时间到了14年,相比其他类别游戏的缓慢增势,手游却以爆发式的增长形势成为整个游戏产业的先锋。根据资料显示14年上半年中国手游产业规模为125.2亿元(约2兆2530亿韩元,已经超过了13年一整年手游规模112.4亿元(约2兆232亿韩元)。按照这个趋势,14年一整年中国手游市场规模预计会超过5兆韩元。14年中国手游占游戏产业比重为25.2%,而13年韩国手游占游戏产业比重为23.9%。两国之间游戏产业规模虽有差距,但有一点相同的就是手游的发展都很迅速,在整个游戏产业占据的比重也相似。

 

 

如上图所示中国游戏市场中国产游戏过去几年间占了57%~63%的比重。网游方面,韩国出品的游戏《剑灵》、《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美国出品的《魔兽世界》、《英雄联盟》等游戏在中国大受欢迎。

 

然而手游方面却大大不同。由于手游产业的急速成长,政府政策设置海外游戏进入壁垒(比如无法直接使用Google Play等),再加上中国手游公司研发能力大大进步,手游这一板块中国国产游戏呈现强硬态势。借着这个态势,中国国产手游14年上半年市场占有率为70%,预测这个比重在今后还会提高。

 

纵观整个中国游戏产业,韩业界认为中国游戏有以下4个特点:

 

1.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13年中国游戏产业的客户端游戏、网页游戏、手游、单机游戏等所有部门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中手游产业作为“黑马”,其增长态势十分突出,成为继网游后游戏产业的第二个增长点。伴随着手游产业的快速成长,3G、4G手机运营服务也正式展开,它们为手游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

 

另外随着浏览器的技术的进步,网页游戏品质得到提升。这些分支的发展又对客户端游戏的发展起到了牵引作用,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政府也从基础设施和政策等方面给与游戏产业支持,这也成为了游戏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往后数年持续增长的契机。

 

2.量和质两方面提升

 

13年中国游戏从量上有显著增长,其中手游有爆发性的增长,客户端游戏和网页游戏稳中有升。近来中国国产游戏品质提升非常明显,究其原因是行业竞争的深化所致。市场竞争越来越深化,各个公司必须选择高品质作为战略之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其他游戏相关民间团体协会联手从政策方面对游戏产业进行支持,支援高品质游戏的研发和发行推广。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中国“游戏十强”等。

 

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国产游戏的品质进一步提升,游戏的艺术价值也得到提高。

 

3.政府对游戏产业长期性关注和政策支持

 

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对电子出版行业、媒体、手机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与了积极的政策支持。中共在18届三中全会上也指出要健全文化产业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业开放程度,建设“文化产业强国”。奖励国有民营相关企业表现突出者,以此鼓励更多的企业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政策上给与游戏产业支持,使得游戏企业能够更顺利地展开海内外经营。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各地方政府还有针对性的给与游戏产业相关企业各种优惠,这些都刺激了包括手游产业在内的游戏产业的发展。

 

4.硬件的支持

 

13年开始各种品牌的智能游戏平面电视的销售量激增。小米、百度、阿里巴巴、完美世界纷纷推出电视盒,而游戏是电视盒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韩业界对于中国游戏产业增长原因是这样分析的:

 

1.游戏用户持续增长

 

首先是中国互联网用户大大增长,其中游戏用户的比重增加。而游戏用户增加主要源于手机游戏用户的爆发式增长。预测今后手游用户持续增长的可能性相当高。

 

2.游戏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提高

 

由于游戏用户个人经济情况提升,对游戏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游戏用户比重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对于高科技产品、娱乐内容产品的购买需求扩大,游戏产业也得到受益。再者手游产业除了游戏本身的消费外,手机移动流量的消费也随着手游产业的发展得到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手游产业构成的各个方面的消费都得到扩大。

 

3.游戏产业壁垒弱化

 

客户端游戏为中心的时代由于技术和资本等原因造成游戏输入输出都很困难,然而到了现在以手游为中心的时代此前各国间的壁垒完全被弱化了。手机游戏得以顺利出海也能顺利进口,大大促进了游戏产业的发展。

 

4.资本的集中

 

这个从游戏公司纷纷上市就可以看出,07年的“上市潮”、上海游族实现A股上市等就是典型例子。上市公司大量吸金,可以确保研发资金、留住人才还可以保持优秀游戏的水平、收购合并游戏公司。这些反过来又促进了游戏行业的发展。

 

面对近来中国游戏的来势汹汹,韩国业界做了以上的缜密分析打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制定了相关策略反过来进军中国市场,我们也“知彼知己”来了解一下吧。

 

一个是渠道与合作伙伴方面的策略。韩国智能机市场上iPhone占比约为10%,中国的情况为15%左右。两国不约而同的相似处是安卓市场占比高。但不同的是韩国市场上手游可以直接通过Google Play上架进行运营,而Google Play没有正式在中国市场展开服务,取而代之的是数量众多的第三方渠道。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安卓市场是碎片化的,相反苹果用户的购买力更强,约占智能机游戏销售额的40%。所以要攻略中国市场必须对iOS市场重视,对市场变化反映要迅速。而攻略安卓市场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应对碎片化的市场,每个不同渠道存在这技术差异,签约和游戏审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事先要先收集各个渠道的信息,除了众所周知的中国版Kakao——微信以外,其他平台渠道还有很多。所以今后要从韩国研发商和中国发行商相互间的技术支援、沟通交流、相互信任关系建立三个方面下手,找到应对每个不同平台的对策。各个渠道间存在着牵制和竞争关系,所以先上哪个渠道后上哪个渠道,这些顺序也要经过缜密研究讨论后再做出决定。

 

一个是本地化相关的策略。中国国产游戏由于背景文化上的一致性,容易被玩家接受。一旦游戏获得成功,其后续作或者关联作也将被开发,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比如武侠、历史类是中国玩家喜闻乐见的题材,这种题材的游戏一般在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

 

从页游时代积累下来的游戏新手引导等富有中国游戏特色的系统或特点也慢慢地变得模式化起来,在进军中国的韩国游戏中可以进行借鉴。另外由于网游时代,大量韩国游戏输入中国,所以玩家多少对于韩国游戏的模式也是比较熟悉和接受的。

 

考虑中国玩家的使用习惯和喜好开发对应的游戏内容,并且与中国本土游戏发行商联手进行游戏本地化,更能够把握游戏研发和发行的方向性。

 

一般来说在韩国取得大成功的游戏在中国也能取得成功,不过要提高成功概率还是要进行比较彻底的本地化。

 

(本篇文章由游戏茶馆素菜编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