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新闻 > 详情

#Indie观察#《地下城堡》徐安平:让玩家喜欢是最大的盈利

模仿基础上的微创新

 

《地下城堡》来自厦门吉比特旗下的雷霆游戏,由制作人徐安平担纲制作。据称,在《地下城堡》之前,徐安平并没有手游开发的相关经验,该游戏可以说是他的处女作。因此,《地下城堡》有着很多独立游戏的特质。

 

从游戏本身来说,《地下城堡》的玩法其实并不新鲜。制作人徐安平也非常坦诚的告诉茶馆,开发《地下城堡》的念头,本就是玩过《A Dark Room(小黑屋)》后萌发的。而玩过这两款游戏的玩家都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二者之间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徐安平对此并不讳言。“我们的理想是做自己的游戏,但“模仿+微创新”,我觉得这是一个新人团队可以走的路线。”他认为《地下城堡》并不是一款简单抄袭的作品,从最初打算做一个“加强版小黑屋”,到产品最终成型,《地下城堡》加入了更多新元素。徐安平认为自己的团队完成了“超越原作”的目标。

《地下城堡》的模仿对象《A Dark Room》

迎合了特定玩家群体

 

无论是《地下城堡》还是其模仿对象《A Dark Room》,都不是凭空诞生,而是有其源流。类似模拟经营类页游的资源收集和建设体系,文字类RPG的描述技巧和预留想象力空间,Rogue-like游戏的探索方式等等。把这些特质糅合到一起的创意来自于《A Dark Room》,然后《地下城堡》进行了成功的模仿。

《地下城堡》融合了多种游戏元素

两款游戏的玩法核心都是“资源-建设-探索”的循环,不过《地下城堡》明显希望游戏生命周期更长,于是在玩法上做了更多的丰富,而《A Dark Room》是一款纯粹的单机游戏,最快一天之内就可以通关。以手游行业的固有观点来看,这类小众题材的单机游戏很难获得较好的成绩,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与很多冲榜产品不同,《地下城堡》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商业推广。但就像游戏茶馆曾经分析过的挂机游戏一样,产品所糅合的这些类型要素实际上在国内有着不小的玩家基础,这一点是很多游戏公司所忽略的。而游戏正是迎合了这些玩家的需求,通过玩家群体的口碑扩散之后,取得了规模性的下载。这其实就是《地下城堡》在没有进行大规模商业推广的情况下,杀到下载榜前10的最大原因。当然,游戏能在榜单前列长期站稳脚跟,说明其产品品质自身也是过硬的。

 

任性的作品,偶然的成功?

 

在笔者试玩过《地下城堡》之后,第一感觉是《地下城堡》是一款挺任性的作品,比如在城堡中需要频繁进行左右划屏操作,某个成就需要疯狂点击某按钮10000次等等。这些基本上是被国内厂商判死刑的设计,但在《地下城堡》中,却并没有让人感到厌烦。对此,徐安平的回答也显得非常任性:“我只是以为别的玩家也会像我一样喜欢左右划屏,就这么做了。”这个回答看上去没有任何说服力,不过却给我们的游戏开发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些被统计数据证明的开发“准则”,在面对不同玩家群体时是否完全适用?我想这是一个值得开发者们仔细研究的问题。

非常规设计取得的成功

当然,《地下城堡》的成功,看起来也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款特定的产品通过特定的渠道吸引到了合适的玩家群体。这种偶然性的成功很难在其他作品里复制。徐安平也坦言,最初对游戏基本没有盈利预期和目标,只是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和喜欢这个作品,能养活团队。也许正是这样,《地下城堡》的收费模式也很“任性”的偏向单机,采用了销售DLC的方式来盈利。按照徐安平的说法,游戏的前五章基本穷尽了所有玩法,所以将前五章设置为免费。而后面的DLC则是给愿意付费的死忠玩家所准备。“五章过后还有兴趣的玩家,应该也不介意支持一下作者,为作者提供一点生活补助吧?其实付费点并没太多考虑,只是希望不花钱的玩家能愉快地通关,获得满意的游戏体验;有意愿花钱的玩家,花点小钱继续享受后面的游戏旅程,顺便赞助一下作者,我们就很满足啦!”

 

从访问中,可以看出徐安平采取现在的收费模式其实没有进行太多的分析,同样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不过,这种收费模式迎合了不少核心玩家的心态。就笔者向周围接触这款游戏的玩家了解,大部分玩家都花钱购买了《地下城堡》的DLC,而他们的典型心态就是:“不想玩那种不花钱就玩不下去的游戏,相反,如果这款游戏让我玩得开心,那我为什么不在上面花点钱玩得更开心呢。”可见,这个偶然的选择恰恰符合了其目标玩家群的消费心理和习惯,所以游戏在畅销榜上排名100位左右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这样一款小成本作品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足以自傲。据说,徐安平最初打算把游戏做成生命周期1年多,土豪砸几万元快速通关的游戏……幸亏他没有这样做。

 

也许对于《地下城堡》这个特例来说,它的成功有很多偶然的成分在内。如果只是想要简单复制这种成功模式,多半是行不通的。但对于手游开发者来说,它动摇了一些行业的固有思维,让很多人看到了小众题材、单机游戏、收费下载等元素蕴藏的潜力。同时,拓宽了国内游戏开发者的眼界和思路。这才是这个案例最有价值的地方。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