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新闻 > 详情

不进军手游,任天堂真的只有等死吗?

  媒体会定期发布关于任天堂的文章,这类型的文章总是围绕着三个主题。 第一类文章会提及任天堂的硬件业务已经过气,以及这家公司无法在现代社会存活下去的各种理由(几年前的硬盘冲击,如今的手游兴起)。无论哪种理由,作者都会得出推论,任天堂已经失去游戏设备的新天地,并建议其游戏制作需要在其他平台上另谋出路。 第二类文章的重心不再放在设备上,而是对公司游戏的发展状态表示痛惜不满。作者通常会质问,任天堂何时才能跳出续作翻版,换汤不换药的怪圈。游戏中老牌人物角色的寿命到底有多长?马里奥(Mario)如今已经过气,公司需要其他新鲜元素的游戏。
    还有第三类型文章,强调只有傻子才会继续看好任天堂。
    上周我们很欣慰的看到两条新闻,显示任天堂发展势头依旧良好。第一条新闻关于高清版本The Wind Waker的发布使英国Wii U的销量提升近700%。第二条新闻则是2DS的发布,因为它非常的便宜,所以个人推断销量应该不差。
    任天堂定位独特。能够吸引大批忠实粉丝的游戏公司数不胜数(例如Blizzard和Valve),但是同时又具有商业手腕制作游戏机的公司就为数不多了。在游戏产业圈里,任天堂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制造商,它的策略则是制造优质游戏对应的游戏机。任天堂相信市场有这个购买力。
    任天堂并不打算像大多数科技公司那样成为一个业务平台。它的目标不是成为行业领头羊,也不是恼于开发拓展平台的额外功能。
    另外一个争议性话题在于任天堂的游戏。尽管游戏评论员经常会抱怨《马里奥》《星之卡比》《塞尔达》《口袋妖怪》《银河战士》系列更新步伐缓慢。但是这些系列仍然能够聚集一批自己的忠粉。我所知道的每个游戏开发者都会买任天堂的系统,来体验最新发布的游戏。最近的一个例子则是:这个夏天,我的Twitter订阅里满是《动物之森:新叶》(Animal Crossing:New Leaf)的信息。每个人对Tom Nook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同时,“任天堂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争议性。公司内的游戏种类都是相差甚远,跟其他平台不一样的是,公司不会经常显示其内容广度,同时第三方交易一直有点玄乎。在某方面,公司的营销策略局限了公司的发展。尽管在过去十年,公司取得了一些成就,最引人注目的则是Wii,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一些忠粉认为现在公司将转型到轻游手游市场,而被抛弃。所以当续作发布的时候,一部分忠粉也就开始犹豫是否继续购买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忠粉们另寻新欢了。
    这种模式持续有效的原因则是,任天堂懂得怎么做游戏系列。游戏有时候跟电影一样,例如《超凡双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游戏更像漫画产业。游戏记者可能会思考媒体应该对游戏做出完整的叙述,在这个圈子里,就想好莱坞一样,新面孔应该逐步替换老面孔。但是现实来讲,是不支持的。
    这个行业就想大部分的漫画公司那样,年复一年的更新游戏中的老面孔,而不是创造出新的形象。然而,就跟漫画一样,粉丝的忠诚度丝毫不减。最简明的事实就是,人们会持续不断的购买《塞尔达》系列。
    最后的结论则是,耐心等待。因为这家公司有着无数的忠粉为支撑。因此任天堂还没有处于一个需要追赶的状态,它可能会给人过气的印象,游戏产品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首发市场。但是,通过这些经历,它也在寻求合适的游戏和相应的价格定位来让这个平台更加的有吸引力。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