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新闻 > 详情

游戏行业到底应该怎么做公关?

为什么想起这个话题的呢,是因为最近游戏行业出了几件不大不小的公关事件,同时又有几篇谈如何做公关的文章流传。其中一篇是苹果的公关写的,与所有这种大公司的狗屁分享一样,充满绝对正确的废话,空洞无用;另外的几篇也都有点理想主义溢出,不太具备真正的可执行性。

 

所以我想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谈谈怎么在游戏行业做公关。其实也就是说说如何处理负面,准确说,是该如何删稿。

 

很简单,就一个字,钱。

 

1.

 

如果有媒体发了你家的负面,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对方是否具有恶意。什么叫恶意呢?就是故意歪曲事实,文章中带有很强烈的立场取向,媒体姿态全无,基本就是破口大骂。什么叫无恶意(没有善意一说,都发负面了,还来什么善意呢,还真相信批评使人进步啊)呢?就是你家确实出事了,媒体的天职就是报道,说书面点就是要“负责信息的传递”,这时候媒体如果不报道这事,就是不称职,所以它必须报道,是真正的对事不对人,而且如果你家公司越大,报道的媒体就越多,报道分量就越重,因为你家新闻价值大嘛。

 

判断这点很重要,现在很多游戏公司有种受迫害妄想,一看负面就会下意识地认为“是不是想要搞我?”其实大多数所谓“负面”报道,不过是媒体的正常工作内容罢了。

 

这里说句题外话,国内的游戏公司有必要提升自己对负面的承受能力,不要稍微一点批评性的报道就如临大敌。要做到这点并不难,你们要坚信负面与挣钱并无影响,不信你看看国内,挣钱最多的游戏公司是不是被骂得最多的?只要认识到这点,脸皮自然就厚起来了。

 

2.

 

当然即便是无恶意的负面也是负面,也是要处理的。只是撤稿时你要找的,不是编辑也不是主编,而是商务或销售。如果有投放有年度框架,就直接以客户保护的名义要求撤稿,没有哪家媒体的销售敢得罪金主。你们要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在我国的游戏媒体中,编辑地位是很低的,至少远远比不上销售,无论是收入,还是话语权,都要差上一大截。

 

很多媒体的编辑或者主编,并没有认识到这点,反倒会有一种“内容至上”的错觉,跟他们谈起来很不好谈,未经世事的理想主义会将谈判的难度无限放大,但销售则要明白事理得多。所以别去找编辑,直接找销售,对于一些小点的自媒体,你甚至可以干脆直接找他们老板。

 

如果没有投放,那就要考水平一些了。最佳状态是暗示对方未来有合作机会,不要因为眼前这点小事影响了大局。这种画空头支票的功夫是非常微妙的,跟女神钓备胎的能力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也是为什么公关大多是美女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在是没有办法,比如确实没有投放预算,对方也对口头承诺并不上当,那还可以付删稿费嘛。而付费的对象,则要与谈投放时完全反过来,主要是同当事编辑或者主编谈,因为他们穷嘛,所以很好搞定,千把块钱就好(当然现在行情可能会上涨)。如果有特别熟的销售关系,也可以走销售的路子,若是比较小的媒体,直接找老板也是可以的。具体找谁,这个就要看临场发挥,游戏行业的负面处理也就这点技术含量了。

 

如果连删稿费也没有怎么办?大哥,你都穷成这样了,你还在乎什么负面啊,赶紧挣钱去吧,这时候负面对你来说反倒是一种帮助,负面宣传那也是宣传不是。

 

最不理智的行为就是跑去跟媒体刚正面,强硬要求对方撤稿、道歉,发律师函给媒体,甚至于起诉。你要清楚,你只是想处理下负面而已,用不着花这么大的价钱,你把律师费省下来给媒体,比起打官司什么的管用多了。

 

要记住长者的教导,闷声发大财,这是坠吼的。

 

还有一种情况下,也可以直接找编辑。那就是媒体报道有硬伤、有明显失实之处,此时可以找到当事编辑或者主编,温言细语,指出不实之处,但不能直说“不实”,而要称之为“误会”。既然是误会,就澄清,请对方删稿,若是对方为难,可以补偿些独家回应或者是一个专访机会,基本上没有搞不定的。若是想冷处理,干脆塞点删稿费给编辑也是可以的。

 

但哪怕媒体确实是有过错、有硬伤,你也不要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我们需要认识的另一个事实是,我国的游戏行业是个很LOW的行业,没有一家公司绝对干净,说粗俗点,你屁股上总有夹不住屎的时候,如果你此前表现得咄咄逼人,那么当你真正出事了,人家就会下死手整你。你敢说你家公司永远不出事?

 

不要得罪人。

 

这是对无恶意的负面的处理办法,中心思想是,要相信国内没有花钱搞不定的媒体,无非是个性价比问题。还是那句话,在我国,游戏行业是很LOW的行业,而媒体又是这个行业中最不起眼的一环,所以不要相信所谓的“媒体风骨”,没有那回事,真正有风骨、有理想的不会来做游戏媒体,把它当做一种自我标榜就好,上门服务的技师还会在小卡片上写“清纯可人”呢。记住媒体也是要吃饭的就好了。而媒体人自己,也要清醒认识到,人家之所以不跟你纠缠下去,不是被你的凛然正气所吓退,只是觉得你不值得花大价钱而已。

 

3.

 

对于恶意的负面又该如何处理?第一步是要判断这负面到底有没有杀伤力,有没有形成真正的危机。

 

会对你公司的业务核心造成不良影响的报道,才是有杀伤力的报道,才是真正的危机。比如今年315晚会上,央视曝光淘宝刷单,这当然是负面,但刷单这事,会对上淘宝的剁手党们造成影响吗?会让人从此不再去淘宝购物吗?当然不会,就算有影响也微乎其微。所以这事就不算真正的危机,不算有杀伤力的负面,因此我们看到淘宝此后对这件事就很简单地在官微发了个声明了事,并没有大动干戈。

 

但如果曝光的不是刷单,而是说淘宝卖假货,那就成真正的危机了,因为这会对淘宝用户产生极大影响,能直接导致收入的降低。所以我们看到阿里在打击假货上,做了很多动作,费了很多口舌,就因为这是真正有杀伤力的点。

 

不过好在,游戏行业里真正有杀伤力的负面报道,几乎没怎么见过。那些黑稿,要么就是漏洞百出,逻辑上都不能自圆其说,有的甚至病句连篇,要么就是只会泼脏水,宣泄情绪,跟脱裤子骂街差不多,都算不上有什么杀伤力——开玩笑,真正有这种本事的人,哪里找不到碗饭吃,怎么会跑来写黑稿。

 

对于这脱裤子骂街的稿件,只需要找个文笔好点的,一一批驳回去即可(实在找不到这样的人,你们可以找我嘛,嘻嘻)。而当事公司自己,扮无辜无奈就好,还可以博取同情。

 

要是不幸真的遇到那种写得很好满是杀伤力的报道怎么办?还是老办法,认怂,花钱,删稿。永远记住,对危机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冷处理,报道源头若是搞不定,就搞定其它转载的媒体,有个传播理论是“不被报道的事情,就等于从来没有发生过”,只要让这种负面出不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将其影响力降至最低,就算是大功告成。如果连封杀都做不到,反倒是看到周围媒体都撒了欢的转载,这便是我上面说过的“下死手”了,你就要好好思考一下,平时是不是把人得罪了?

 

没有十成十的把握,千万别去尝试所谓“转危为机”的做法,这些理论上绝对正确的做法,你真正执行起来才知道有多不靠谱。冷处理,永远是最好的选择。越是大公司,越要学会不回应、不表态,大众是健忘的,这个时代从来都不缺热点,你甚至都不用刻意去推波助澜,几天之后,大众就会被其他热点分散他们原本就不多的注意力。

 

但是同样的,即便是对这些明确有恶意的媒体,也不要去刚正面。倒不是怕得罪他,而是一是因为恶心,跟这种人打交道简直是折寿,二是没那个必要,你如果不是最大的受害者,你就没有出头的必要,这种坏蛋总有夜路走多了碰见鬼的时候,有人收拾他。

 

我给你们讲两个实例。其一是2011年之前,北京有个叫315投诉网的,挂靠在某机构的名下,冒用消协的名义,经常发布一些行业投诉报告,其中就包括网游行业。这个网站的人,当时真的气焰嚣天,我去沟通拜访,他们的用词是“约谈”;组织厂商去E3大展(谁特么需要你组织啊)借机收费,却给我发公函上书“关于组织×××的通知”,其气焰之盛,可见一斑。

 

但当时我们只有装怂,认错,只是咬紧牙关不给一分钱,他们发的报告,我们尽量杜绝转载和二次报道即可。2011年的时候,这群坏蛋惹上了一家生产电器的企业,被对方用行政力量把老底翻了个底朝天,网站直接解散,跟我联系的那个网游业务负责人,最后一次见他的QQ签名是在卖保健品。

 

哈哈哈哈哈哈哈。

 

再说一个行业内的案例。几年前有个特爱写黑稿的死胖子,好像是姓郑还是什么来着(不是我装逼,我是真记不得他名字,这种坏笨蛋我从来不会费劲去记),最爱写厂商负面,老造谣不说,重点是稿子病句连串,逻辑就更不用说了,混乱得跟他脑浆一样。找他沟通,刚自报完家门呢,他就丢过来一句话“删稿费×××元”,倒是很爽快,我只好不搭理他。

 

也不知道他现在放没放出来。

 

4.

 

最后再来谈谈游戏公关的前景。其实我是很悲观的,在这个行业里,媒体并不重要,所谓公关危机也多是趴在脚背上的癞蛤蟆——不咬人只恶心人,因此做游戏公关并没有什么前景,你看起来跟媒体谈笑风生,谁都认识,但屁用没有,挣不了多少钱。

 

至于铁了心想在这职业上干下去的同学呢,则应该把精力多花在如何在公司里混得更好一些上,而不是公关业务本身。不要中了那些朋友圈鸡汤的毒,混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而且还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能力。更不要听什么“个人已经死了,全靠行业活着”之类的屁话,能在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本身就是个人的一大成功。所以与其把精力花在注定没有太多价值的公关业务本身上,还不如看看怎么在公司里拥有更好的人缘,甚至不如关心下你所在城市房价的涨落。想靠公关业务能力本身出人头地,基本没有可能。不信你看当总监的,都是惹祸上身的猪队友,而当年真正干脏活的白手套们,却早已风流云散。

 

毕竟我们都是成年人,庸俗点好,对吧?

QR code